最近有很多剛關注我們的新媽媽,留言問怎么才能知道自己奶水夠不夠寶寶吃。其實,寶寶吃沒吃飽,身體會說話,他們會用自己的方式告訴媽媽。
寶寶肚子餓,一定會有一些動作,媽媽只要細心觀察,就能找出饑餓線索 。
常見的饑餓線索包括:
舔嘴唇、伸舌頭
嘴巴張開閉合
吮吸嘴唇、舌頭、手、腳趾、玩具或衣服
在媽媽的胸前磨蹭
可能會想躺下或拉扯媽媽的衣服
反復捶打媽媽的手臂或胸部
慌忙或呼吸急快
從頭到尾瘋狂地搖頭
哭泣
這里需要提醒一句,雖然寶寶餓了會哭鬧,但是哭鬧并不等于饑餓。寶寶哭鬧時可能是尋求關注和安慰,或是有其他的需求,要注意疾病因素哦。
除了觀察以上動作以外,還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去判斷。
1、 觀察體重增長情況
寶寶出生后體重減輕,在10-14天體重恢復 ,第1個月內每個星期要增加0.25斤,往后的幾個月,每個月增加0.9-1.8斤。6個月大體重是出生體重的2倍,1歲時體重是出生體重的3倍,體重增長在這個范圍內說明寶寶吃飽了。
2、觀察乳房及寶寶吃奶的情況
如果乳房脹滿,表面靜脈顯露,用手按時,易將乳汁擠出,寶寶吃奶時有連續的吸奶聲,吃完后可以安靜入睡,則表示奶量充足。反之,如果乳房軟軟的,擠不出乳汁,寶寶吸奶時要花很大力氣,或吃完后還含著奶頭不放,有時猛吸一陣便把奶頭吐掉而哭鬧,表明母乳不足。
3、觀察大便情況
大便的顏色和性狀可反應寶寶的消化功能和饑飽,母乳喂養的寶寶如大便稀軟,呈金黃色,每日2-4次,表示吃飽了;配方奶寶寶大便呈淡黃色,比較干燥。如果大便呈綠色,糞質少,并含有大量黏液,說明奶量不足。 另外,由于母乳極易消化,母奶寶寶長達十幾天沒有排便也比較常見哦。
4、觀察尿量
如果寶寶喝到足夠母乳,出生4~6天后,平均每天約換6~8次尿布,一個月后則大約8~12片尿布,尿布非常濕,且尿液澄清或呈淡黃色。
很多母乳不足的情況都是媽媽以為自己母乳不足而引起的,媽媽一旦害怕寶寶吃不飽,就喜歡添加配方奶,而這樣導致母乳真的越來越少了。因此學會這些判斷方法很重要。
通過上文的介紹,相信各位寶爸寶媽們對通過這幾點可看出寶寶吃飽沒有也有了進一步的了解,你們都學會了嗎?更多相關資訊敬請登陸:http://www.hahss.cn或來電仔細。
|